11月28日,伊朗与俄罗斯正式达成协议,采购包括苏-35战机、雅克-130教练机以及米-28攻击直升机在内的俄制武器。此举超出预期,涵盖了空军和陆航装备,意味着伊朗未来对俄武器的依赖性增强,中国军工企业获得伊朗订单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少人关心歼-10战机与苏-35相比,究竟有哪些不足之处?
歼-10与苏-35性能差异细微,难分伯仲。歼-10价格更具优势,性价比显著领先;苏-35则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更胜一筹。然而,这些并非伊朗最终选择苏-35的主要原因。伊朗看重的并非单一战机,而是苏-35所代表的完整的俄式武器体系。
伊朗如今的发展道路,与三十年前中国的轨迹惊人地相似。
三十多年前,中国长期面临外部封锁,军事力量发展举步维艰。九十年代初,为迅速提升国防实力,中国集中引进了一批俄制武器装备,包括苏-27SK战斗机、S-300防空导弹系统、米-171直升机以及“基洛”级潜艇等。 中国一边利用这些装备增强自身实力,一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拆解和仿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终走上了自主研发、独立发展的道路。
伊朗受到长期美西方制裁,国防工业发展举步维艰,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困难重重。虽然伊朗军队的武器装备自研比例很高,并涌现出一些特色鲜明的优秀装备,但整体技术水平依然存在不足。 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伊朗迫切需要的并非个别先进武器,而是整体军事工业体系的全面提升。
伊朗购置武器的首要目标,是获取完整的军事装备体系,以便通过拆解研究、仿制,提升自身军工水平。苏-35并非最先进战机,但其技术水平适中,更利于伊朗学习和复制,从而促进国防工业发展。此外,在国际环境下,目前也只有俄罗斯能够无视政治阻力,向伊朗提供完整的武器系统。 俄乌冲突中,伊朗向俄罗斯提供了大量无人机,并在战场上发挥了显著作用,这进一步巩固了伊朗选择俄制武器的必然性。
伊朗已选择俄制武器,中国军工产品还有机会吗?
实话实说,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伊朗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弥补军事短板,推动国家军工体系自主发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面临较大外部军事威胁时对先进战机的客观需求。中国拥有的许多武器装备都非常适合伊朗,而且这些武器在俄罗斯的军工体系中找不到替代品,052DE驱逐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